2005年,近六十岁的范某与年过七旬的张某登记结婚。这桩老年婚姻也毫不例外地使张某的儿女心情不悦。4年后的2009年,张某因病去世,遗留两处房产,在京城的二环旁,可谓价值连城。一大家子人平静地办完丧事,正准备分割遗产时,范某出人意料地拿出了老伴遗嘱:1604号房产归范某继承,这一下点燃了两儿一女数年的心火。从此,上演了一场长达八年之久历经数次审判多次执行的“马拉松”式纷争。 按照范某手中遗嘱的约定,1604号房要归范某继承,而张某子女认为遗嘱系张某受胁迫和欺诈签署的,是无效的。双方争执不下,2010年范某诉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判令1604号房归其所有。法院查明认为遗嘱是在律师见证下订立的,不存在受胁迫和欺诈的事实,遗嘱是张某的真实意思表示,遗嘱合法有效,判决1604号房由范某继承。张某子女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之后,张某子女又向市高院申请再审,再审申请也被驳回了。遗嘱继承案以范某获得了诉争1604房的所有权而告终。然而,让范某意想不到的是,手握确权判决的她却未能如愿住进房屋,更让她始料不及的是,一场不法侵占及腾退房屋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由于1604号房一直由张某长子一家居住,范某多次与长子协商腾屋交房,但张某长子态度强硬,拒不腾退。无奈之下,2011年范某提起房屋返还之诉,要求张某长子一家腾屋交房。一审、二审支持了范某的请求。判决生效后,因被告拒不履行义务,范某申请了强制执行。在执行中,执行法官多次到1604房查找被执行人,约谈被执行人,张某长子一方面声称已经申请再审,另一方面诉苦称其在1604房居住近20年且无其他房屋居住。对于张某长子的说辞,执行法官一方面指出申请再审不影响执行,另一方面深入调查,走访当地居委会,找出了被执行人拥有的其他住房的证据,张某长子一家人见状无言以对。之后,在双方当事人无法达成执行和解的情况下,执行法官依法对被执行人进行了强制腾退房屋。范某拿到1604房的钥匙,但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似乎看出了新的危机。 果不其然,范某才住了几天,在她外出时1604房又被强占了。范某不得不再次起诉,又是重复的一审、二审、申请执行。执行法官这次执行干净利落,就一个字“快”,张某次子一家很快就被强制腾退了,范某再次拿到1604房的钥匙。 但范某入住的第二天,趁其不备1604房再次被强占了。范某再次来到了海淀法院执行局,向执行法官求助。随后,执行法官约谈了张氏兄弟,当问及是谁侵占了房屋时,张氏兄弟耍起了“心眼”:两人大呼冤枉,都不承认是自己侵占了1604房,更可气的是,二人又弄出了在终审后自行委托的笔迹鉴定书来抗争,声称遗嘱中签名系伪造要求撤销原判决。对于张氏兄弟的这一“伎俩”,执行法官初步考虑,要么要求范某针对侵权人重新起诉,法院依据新的事实与证据裁判后,再进入执行程序;要么追究张氏兄弟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文书的刑事责任。思前想后,前者无疑会增添范某的诉累,而且也无助于遏制以后仍可能发生的侵占;而后者或许会使得双方当事人本已剑拔弩张的关系更难有回旋的余地。执行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执行法官与张氏兄弟一次次约谈中,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有了一线转机。通过对张氏兄弟的多次询问,执行法官敏锐地察觉到,二人虽然态度始终强硬,抗拒执行,但从其言语和神情乃至举动看,其已经深感回天无力了,只等法院去强制执行来挽回颜面了。为了彻底突破张氏兄弟的心理防线,使他们打消妄图再次侵占的念头,执行法官在随后的约谈中,着重强调了抗拒执行的严重后果,即将触犯刑律。十几次约谈之后,从张氏兄弟日益缓和的语气中,执行法官知道可以执行的“火候”已到,毅然抓住时机,突击强制腾房。最终仅用4个小时便顺利地腾退1604房,将房屋换锁后交与范某居住。范某第三次拿到1604房的钥匙。 一个月过去了,双方当事人未再生纷争。不久前,范某精神矍铄,神采飞扬,向执行局和数位执行法官送来了牌匾和锦轴,以表达感激之情。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裁判的意义在于执行。而生活中像范某的故事,跑完漫长的诉讼“马拉松”却踟蹰在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的亦为不少。执行,则让生效裁判跑到终点,让司法公信力落地生根,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向当事人的心头。 上海房产律师上海房地产律师上海拆迁律师 |